免费注册 登录
广州青年志愿者网--公益网络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义工招募、公益爱心项目平台,咨询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返回首页

小九的个人空间 http://i.zyz.cn/?251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冰城夏日读书会,2012-5-30

已有 105 次阅读2012-5-31 16:03 |个人分类:问道之旅| 读书会

午后,坐在“一米阳光”里面,外面下着小小的阵雨。冰城此刻是凉爽的。我们分享着各自对公益活动的理解,顺便介绍一下北京的阳光志愿者周末课堂活动。去年冬天,在冰城的两期志愿者心理沙龙上,能够勇于剖析自己,坦诚开放地交流的朋友毕竟不多,所以也没想扩大范围去做成聚会,只是借着对一本书《可操作的民主》的讨论,来了解公益人的独立思考的状况。越是深谈,越是觉得,在集体公益活动中独立思考的稀缺,公民习惯的缺乏,理性对话的困难。满足一时的爱心欲望倒是相对比较容易。长路漫漫,少有人能真有耐性放下自己,理解他人,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

 

在志愿者面对的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什么被人理解这么困难?”这也可以反过来问:“我有想尽办法让别人理解了吗?”有时候,我们确实是只能以理服己,而无法以理服人,因为,反讽的是,每个人都只能自己说服自己!知道人类的这个特性,也许我们不会这么着急去劝服别人了,也不至于因为别人不理解而生气。

 

个人对“有团队无核心”的志愿者实践有更高的兴趣,所以向朋友推荐了阳光志愿者的做法。从03年起,这个支教团体就利用北京的人才优势默默地推展工作,每一个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一个项目,采用项目负责制,另外活跃着N个课程组,有成型的培训体系,有“化整为零”的技术支持团队,以年轻人为主力,以网络为平台,专注于打工子弟小学阶段的教育发展。我跟踪了一个学期的学校项目,觉得项目负责制确实比较理想,当然,活动质量的把握确实与项目负责人以及课程组的成员有很大关系。每一次的回顾,每一次的例会,每一次的培训,每一次的争论,也不外乎是追求更好的活动质量,这才是公益活动生存之道吧。

 

时常的,各种不同的公益活动中时而掺杂着宗教、政治、民族主义、商业利益、个人好恶、个人自我满足等等,泥沙俱下,呼啸而去,人很容易就放弃批判性思维,也放弃自己的语言权利,归入沉默一族。而因为长年的不使用语言权利,整个群体就像患了失语症,只能漠然承受沉默的代价了。但是,这又何止于公益领域?现在的整个公共生活不也都如此吗?想起刚在报章上发的“号召人民学习XX同志……以优异成绩迎接某会议的召开”的主流言论,确实有点像恢复了“语言税”(王小波语)的意思,“语言税”交多了交惯了,再也没人关心真相如何,这些“税”也就一文不值了。

 

能在公益行动中学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最有可能成为将来公民社会的主体,但又听说最近学生志愿者见到市民哄抢活动纪念品的丑态后愤而说“宁可出国去”……这算是喜剧吗?我们的社会生活,怎样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们?

 

回到那本书上来,《可操作的民主》里面并未涉及政治理念,却阐述了一个更深远的文化理念:尊重对手,尊重游戏规则,让少数人也能发出声音,而不是多数人的暴政。这一点和个人层面的“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结合起来,才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各种人从中得到养料,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也许碰撞中会有意外收获。

 

2012-5-31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