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广州青年志愿者网--公益网络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义工招募、公益爱心项目平台,咨询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返回首页

小九的个人空间 http://i.zyz.cn/?251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拉萨穷人之前世今生(二)

已有 217 次阅读2009-8-27 01:34 |个人分类:拉萨穷人|

6.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母鹿后腿上的宫殿”,吐蕃第一个皇宫。她很娇小迷人,轻盈地立在小山脊上,好像风都能将她吹走。可是她屹立在山脊上已经超过千年!

 

距离第一次在杂志上看过她的图片已经过去好多年,今天我终于站在她的面前。呵,迷人的小母鹿!她和盛气凌人的布达拉宫多么不同啊,后者无非在显示权力。

 

喘息甫定,我已跨入她的门槛。现在的雍布拉康已经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个寺庙,她,连最后一丝的皇权特征都失去了。

 

那一年,文成公主在此渡夏。当她站在山顶平台上远眺,脚下的大地是否也如今天一般简单朴实?与繁华的拉萨相比,她是否更钟爱此地的风景呢?与繁文缛节的仪式相比,她是否更喜欢静静地与松赞干布待在一起,哪怕什么也不做?(后来才从书上得知,她和吐蕃夫君的婚姻不到10年)

 

山风徐来,好像有语:不可说,不可说……

 

 

7.  郎孜厦

 

 

听说,这儿原本是一栋独立的房屋,属于朗孜家族所有,后来成了著名的关押罪犯尤其是死囚犯的所在,有点威尼斯“叹息桥”的意思。在这儿坐牢的人,简直是100%的送了死,所以,成了一个恐怖地点。从一个记者的手记中发现,这儿不但关押过普通农奴,还关押过旧西藏时代的政治异己分子(其实是受冤枉的知识分子),就不禁对这个并不令人愉快的地方充满好奇。

 

虽是自治区的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这儿却低调得好像不想让人找到,尽管它的地点就在大昭寺北墙一片繁华的商业街上。好不容易找到入口,却大门深锁,不死心,去按那个门铃,出来一个小姑娘,告诉我这儿不开放参观。那什么时候开放呢?她说不知道。

 

晕晕地走下台阶,我又走进熙攘的人群中去。谁会刻意记住黑暗的农奴时代?谁会在歌舞升平的年代去揭那个恶毒的伤疤?人们巴不得快快将它忘记,包括那些冤魂们。历史的戏剧从来相似,忘记过去虽然等于背叛,但是为了面上好看就别提了吧。

 

现在更深地感慨起来,好多年前一个美国老太太与马丽华老师的对话,她说她在西藏,眼里看到的只是美丽,而马丽华老师为什么看到的却是苦难呢?我想,来自西方世界的老太太,是不应该看到苦难的吧,否则岂不是太扫兴了。而在更多中国人的眼里,是假装看不到苦难吧?健忘的民族,有福气的民族。

 

 

8.  过林卡

 

 

雪顿节到了,除了去寺庙看展佛,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去过林卡。城里城外的绿地里,挤满了来过林卡的人们。简单地说,过林卡就是一家大小去草地上野餐。这是拉萨人难得的假日。

 

在罗布林卡的西侧有一个金色林卡,正在动物园的对面,人群比较少,林子里高大的树木很多,草地也特别茂密,在这儿过林卡,还可以一边躺着、歪着、坐着,一边欣赏藏戏:有个戏班子正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阳光透过树枝洒落在草地上,小鸟们应该是被鼓乐声吓跑了。

 

不知道在旧时代,过林卡是不是贵族的特权?反正现在是普通人的天下。哪怕不得清静也要过的节日。真好,就是普通人过的节日。

 

 

9.  朗玛厅

 

 

城里有几处专门表演藏族民族歌舞的所在,称为朗玛厅,看上去很像一个藏式酒吧。入夜,人们三三两两的来了,本地人为主,坐下来喝啤酒聊天,等着节目上演。

 

台上也都是普通演员,并没有大牌歌手或者明星,但是这样效果更好。 常常是歌手一边演唱,台下就陆续走上去年轻人,跳起舞来,最后是满台挤满了跳舞的人群。藏族人的歌舞真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凌晨两点过后,人们还是热闹地唱歌跳舞,我倒有点熬不住了,也许是啤酒喝多了。弹着弦子跳着踢踏舞的藏族兄弟,仿佛不需上发条似的,跳啊,唱啊,旋转啊……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