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广州青年志愿者网--公益网络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义工招募、公益爱心项目平台,咨询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返回首页

小九的个人空间 http://i.zyz.cn/?251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华南虎在北京(13)可操作的…规则?

已有 207 次阅读2012-4-20 11:20 |个人分类:问道之旅| 北京, 华南虎

可能有两年没见着寇老师了,这回好歹在燕山大讲堂上见了一面,她的新书《可操作的民/主》(寇延丁与袁天鹏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的见面会,没多久她又匆匆的离开了,又要好久见不着。

 

有些朋友就是比较奇妙,经年不见,还是熟悉如昨,两两心照。这回和我一起去新书见面会的小史,也是这一类朋友,一旦遇上,以后往往又在各地无所不在地再遇,时不同,事不同,境也不同,心情却总是仿佛的。呵呵,愿这样的朋友们,总是平安快乐!

 

一开场,年轻的小主持人就说“欢迎来到《可操控的民/主》……”大家哗地笑了。其实,“操作”在有些时候,也会有“操控”的意味,只不过不明显罢了。而明显的话也就不叫“黑箱操作”了吧。这个书名让很多人乍一眼都看差了呢,可见我们的习惯思维的强大啊。

 

这本书,记录了2008年末一群公益人在一个农村合作社进行“罗伯特议事规则”培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所以书的副题叫“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记录”。老乡们管那个规则叫“萝卜白菜规则”,因为实在很难记住那么拗口的外国名字。简单地说,这个规则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开会的。

 

我在网上看到的2011年第11版(Robert’s Rules of Order)已经更新到800多页,一本专门用来简化解释该著作的小书也有近200页。据说1876年的初版也就不到200页,作者是美国内战的一位陆军军人Henry Robert18-1923)。 传说的起因是这位哥们年轻气盛,被派去主持一个当地教会的会议,结果看到会议闹到不亦乐乎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于是回来就写了个告诉大家怎么开会的小册子。不意从此一纸风行,直到美国内战后,100多年来,成了会议规则的楚翘,使世界各地的议事组织受益。但是当然,要看到小小文本背后的历史渊源:英美议会的议事规则,还可以上溯到英国贵族议会的形成,宪章运动,等等。1917年,孙中山先生翻译了这本小册子,译名《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三部书之一,他认为,人民要行使权利,得先学会议事。这一点抓得挺准哦。2008年,第10版由海归袁天鹏翻译引进到国内。后来,经过公益人寇老师、刘老师、高老师等人的热心参与,在安徽阜阳的一个农村合作社对乡村理事会及其他村民代表进行了培训。这就是这本《可操作的民/主》的由来。

 

讲堂上的嘉宾是: 袁天鹏、寇延丁、白亚丽、杨云标。后两位年轻人分别是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安徽阜阳颖州区三合镇南塘村兴云合作社的理事会负责人。看来都是70比较后的人或者80后哦,唯一的60后就是寇老师,显得沉稳端庄,但她工作起来的状态,嘿嘿,会比80后还猛。

 

到会者可能有四五十人左右,多是NGO的、高校的、企业的,还有我等闲人的。在场的大部分已看过或听过“罗伯特议事规则”,但是真正实践者很少。见面会的流程比较随意松散,本来可以让读者来七嘴八舌一下,但是主持者想用议事规则来框住,结果有点沉闷。在会上,能听到质疑是很可贵的,但是交流得并不顺利,半天了还是各自自说自话,并未进入同一个频道,可见即使有规则,也是与参加的人的心态有莫大关系,当然如果没有规则那可能更糟吧。有位听众也用亲身经历的例子提出了一个滥用规则的危险:可以利用规则来达到某些目的。我觉得,本来规则是中性的,一切的执行与人有关,所以制度的建设更应该不断完善来应对人性的不完美才是。所以,规则也是会进化的哟。

 

我有时候会走走神,想起那年在地震灾区见到的种种大会小会,人们的议事是什么样的,又想起在父亲的村子里,长老们议事的场面,又想起在公益群体里的各种争端和议事,就会设想,假如使用了这个萝卜白菜规则,是否结果会更好一点。不过后来,听嘉宾们分享完,回来又重读了一遍书中的文字记述及DVD的影像记录之后,完全明白了寇老师说的:你们希望看到不一样的结果,那是不会有的。因为这个规则是无形的契入人们的生活中去,那不能以结果来衡量的。

 

比较同意杨云标在回答提问时候说的:“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团队文化建设来做。”这是我听到的最务实的一个回答,由此觉得他是全场最靠谱青年。这个和“democracy”没有直接关系,毋宁说是一种文化建设,也因此得以被普通人接受。其他想在“民/主”话题下深入的各路人马,则往往跑题了。其实需求就在那里:乡亲们要开会议事,把事情推进下去。那么就老老实实学会怎么开会就是了。满足了这个需求就是成功。其他的:业主协会,公益团体,公司董事会,学校之类,也存在着种种需求,所以文化建设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很小的时候,读到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的话:未来是民/主与科学的世界。当时想,哇,他真是很乐观。后来渐渐的明白,这种乐观是打不死的,因为需求一直都在。也幸亏有这种乐观存在,否则很多人很多事都不会发生,包括这本书和这群人的聚会。

 

顺手记一下对该书的第一观后感:

1.  书中的议事样本目前只有一个,培训只经历了一个阶段,希望还有下一集,假如可能,像《罗伯特议事规则》那样更新到11版以上……

2.  全书居然没有索引,单是这一点就应该有升级版。

 

2012-4-20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