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506|回复: 0

[分享] 谭建光:商业旅游街区与志愿服务时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9 1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业旅游街区与志愿服务时尚
来自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的调查与思考
谭建光

这篇文章也算是“命题作文”。上次我发出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的“搬迁社区”——奋进社区调查文章之后,有志愿者在下面留言,“谭老师,有没有商业街的志愿服务?”我当时眼前一闪的就是“北京路步行街”志愿服务。这里是全国非常闻名的商业旅游街区,也是各种新潮时尚引爆全城的街区,又是青年聚集活动的街区,还是志愿服务引人注目的街区。此外,北京路历史悠久,建城2200多年来一直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为此,近期我再一次开展“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调查,利用一天下午开完会的契机,独自乘地铁到北京路,从傍晚开始行走和观察三个多小时。现特整理材料,进行记叙和分析。


01商业街·时尚街·青年街·志愿街

如果要我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北京路步行街的特征,我就想到“商业街、时尚街、青年街、志愿街”这四个词。当然,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还需要加上“历史名街”。一是商业街。从改革开放之日起,北京路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商业贸易展示的热闹街道,逐渐成为全国闻名、游客云集的商业旅游街区。二是时尚街。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南风窗”,外国和港澳地区的最时尚服装、用品等都是最先在北京路展示和销售,使得北京路成为时尚发展风向标。很长一段时间引领广州乃至内地的消费时尚。三是青年街。因为广州市青年文化宫1951年就建在北京路上,以青春活力、青年时尚带动整个城市的潮流。时至今日,青年文化宫的创意和活动,都在全社会有领先作用。四是志愿街。借助青年文化宫的优势,带动北京路青年志愿服务的兴起。最早的“手拉手”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就是1987年在青年文化宫开通的,也吸引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所以说,非常多的元素造就北京路步行街的魅力,增添北京路步行街的光彩。


1.jpg

我经常到北京路步行街,不论是行走还是办事,都留下深深的记忆。记得1970年我家从湖南茶陵湘东钨矿,迁来广东增城派潭的矿山,一次春节前父母带着我们三兄弟到广州北京路“逛花街”,人头涌涌、人人欢喜,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1978年,我从增城县派潭镇考上暨南大学读书,也随香港、澳门的同学来观赏北京路,他们了解的历史和趣闻比我多得多。1982年大学毕业到广东省团校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工作,久不久到北京路考察青年时尚。1990年后的一段时间,我与家人特别喜欢逛北京路步行街,看看电影,品品小吃,也是很幸福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后,我接受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委托担任“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接触青年志愿者、青年活跃人员特别多,北京路也成为宣传亚运会文化、宣传亚运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不宜搞大型活动,就会在北京路步行街青年文化宫的“青年公益直播间”开展网络传播的活动,我经常要赶来参加主题演讲、讨论交流等等。倒是近一年多来,我在全国各地出差调查辅导特别多,非常忙碌,很少到北京路步行街“行街”(广州话,即“走走”的意思)了。这一次,专门抽出三个小时,感受北京路的“商业味、时尚味、青年味、志愿味”,还是非常有感触,非常有收获的。


02熙熙攘攘步行街中闪亮的“志愿驿站”

我是自行调查北京路步行街的时尚特色和志愿服务,事先就没有联系当地的志愿者,走过的时候也打算先不进去“志愿驿站”;而是完整浏览这条街道之后,才回头到“志愿驿站”交流沟通。但是,我从步行街的另一头,走到“志愿驿站”这一头,在外面经过时,意外被发现了。第一个发现我的是“志愿驿站”负责人,也曾经是我的学生。第二个发现我的是一名骨干志愿者,她大声地说,“您是谭老师吗?又看见您太高兴了,你认得我吗?”连珠炮式的提问,让我一时答不上来。原来,她叫陈建宇,是中国好人,几年前就听过我的课,也见面交流过。现在,她过来北京路步行街志愿驿站担任副站长,刚好今天晚上值班。于是,我和她交流几句,就说“我还是再走走,自己看看步行街的情况,以及志愿者的服务,回来再与你们交流”。


2.jpg

这个北京路步行街的“志愿驿站”,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管的,定位是广州市的“旗舰站”。基于两个优势:第一、这里是广州市最热闹地区的志愿服务,聚集的人流量大,社会影响大,志愿者的热情和兴趣特别浓厚。第二、这里是非常特别的室内“志愿驿站”。这间房原来是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的“电影院售票处”,现在将售票处移到里面的二楼,将当街最好的小店铺做志愿驿站,真正体现广州市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支持。其实,在建立志愿驿站之前,很早就有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北京路步行街开展服务。从最早1987年“手拉手”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设在北京路青年文化宫的一间小房间内,到高校、企业、社团的志愿者前来开展各种文明倡导、文旅讲解、关爱社群、友善互助的志愿服务,以及附近北京路街道很多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开展的特色服务,都让“北京路步行街”志愿服务闻名全市、名声在外。我在继续走完整条步行街之后,回到志愿驿站交流。其实,我非常高兴和自豪的就是见到“志愿驿站”的负责人王志强,他是我的学生,特别热心参与志愿服务,从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成为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也被选为北京路步行街“志愿驿站”的负责人。我看着他从当年的不成熟、有点鲁莽,逐渐成长为如今的沉着稳重、办事得力。他正是志愿服务培育青年人才的最好例证。我和志强以及几位志愿者骨干交流的时候,他们说遇到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就是事先不打招呼,自行观摩和浏览北京路步行街的文明状况、志愿服务等,看完了之后才过来志愿驿站交流,谈出很多感受。其中有一对夫妇,是云南省某市民政局局长及其太太,逛街逛了很久,又走进来志愿驿站看了很久。他们看得非常认真,对志愿服务指引、志愿者服务照片、志愿驿站获得的荣誉等,一一详细观摩,有时候仔细询问。交流到最后,对方才道出自己是某市民政局局长,听说北京路步行街志愿服务做得好,利用自费和家人旅游的契机,前来观摩和学习的,希望吸取经验回去尝试推广。确实,与我合照的志愿者骨干说道,“这里什么人都见到,什么需求都遇到,对志愿者是很大的考验。但是,我们做好了,就传播得非常广、影响非常大。”我听着志愿者的介绍,也在思考各个城市商业旅游街区的志愿服务,“人流大、需求多、影响广”就是最突出的特征,需要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做得更好。


03认认真真的志愿者:一个举牌、一个讲解

我逛街的时候逐渐到了晚上,又不是周末,游客并不多。但是,义务讲解的志愿者仍然非常认真地对三三两两的游客介绍“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和现状。其实,正因为游客不太多,这些三三两两的游客就听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让志愿者讲解的热情和兴趣依然高涨。


3.jpg

我远远在旁边听的时候,就用手机拍照。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志愿二人转”,即一个是金牌志愿讲解员谢志欣在讲解,旁边一个志愿者举着“广州志愿驿站旗舰站义务讲解”的牌子,为志愿驿站做广告(公益广告)。大家可别小看这位举牌的老志愿者,他可是广州志愿服务的元老级人物。后来,讲解结束之后,他们回到志愿驿站交流,我才知道他叫卜为民,是1987年“手拉手”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的首批志愿者之一。他说他当时是学校老师,广州市针对改革开放初期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多的状况,招募志愿者做心理热线服务,组织就动员他报名,从此他开启了几十年志愿者之路。退休之后,他就经常来北京路步行街志愿驿站“打下手”(广州话,即做配合、做辅助的含义,在志愿者讲解员讲解的时候,他配合协助宣传和)。他告诉我,有些局长、处长退休之后,也来志愿驿站当普通志愿者,为宣传广州文化、宣传北京路文化作出贡献。我想,这就是广州志愿服务文化的特殊性——市民志愿、街坊志愿,都是有着浓厚的“平民情怀”,爱广州、爱生活、爱志愿。

04很喜欢这个闹市中的“青年公益直播间”

我走近青年文化宫对外开放的一楼空间,特别有熟悉感。几十年来,我多次到这里讲课和交流。二十多年前,我就在青年文化宫六楼为团干部、志愿者讲授《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与项目》等课程;十多年前,在这里建立“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时候,我被聘请为青年社会组织的“专家顾问”,记得当时还有一间“青年社会组织诊断室”,我就像医生一样与社会组织负责人交流,针对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改善状况、创新发展的建议。后来,青年文化宫将一楼对外商业出租的场所全部收回来,做公益志愿服务、青年文化发展的阵地,我也经常作为嘉宾前来助阵、助威。


4.jpg

这间青年公益直播间的活动,我是参与最多的。记得经常是“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以及其他特殊日子,我就应邀前来进行嘉宾演讲。在“青年公益直播间”的演讲,与为培训班专题授课不同。这里既有一些专门前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骨干,也有一些在步行街闲逛的人参与倾听和提问。所以不仅是青年参加,也有老年和中年人参加。有时候,听众随机提问的内容还是蛮考人的,我也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回答。这种轻松、活跃的直播间交流,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更显得有生机活力。


05在空旷的大厅偶遇一位“爱搞笑的读书男”

青年文化宫一楼的里面,有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我曾经应邀前来参加交流活动,那时候非常热闹,既有嘉宾的演讲,也有助兴的活动,还有一些青年创意的展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湾区青年景象。今晚我自行考察的时候,遇上撤展的情形,没有什么人和物遗留,非常的安静、平和,与外面步行街的热闹非凡形成强烈的对比。


5.jpg

走过“青年家园”服务台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位青年坐在那里,以为是工作人员,就上前打招呼。一了解发现不是工作人员,是一位借助灯光在这里阅读复习的青年。我与他交谈,得知他名字叫李锐澎,是中山市南朗镇人,考上惠州学院读师范专业,现在来到广州的中学实习。他逛街的时候,发现这个“闹市中的安静港湾”非常适合学习,这几天就利用晚上前来阅读复习,备考研究生。这个经历真是有点复杂、有点绕弯,也很有意思。于是,我征得他的同意,拍了一张照片,也交换了微信号。结果,我一看他微信的备注“一位爱搞笑的读书男”,确实符合他的个性。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我特别喜欢留意和接触这种不寻常的“平凡人物”,在普普通通的家庭、过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有志向、有毅力、有思维、有方法,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既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作贡献。


06“网红打卡”成为招揽游客的一种景色

我说对北京路步行街“既熟悉又陌生”,就是因为近年出差多、工作忙,很少来逛街了。其实,每隔一两年,甚至每过一两个月,北京路步行街都有新的变化,都有新的招术,让我眼花缭乱。然而,这些恰恰是年轻人喜欢,特别吸引人流的地方。我在行走的时候,就发现好几个免费“网红打卡地”。


6.jpg

这些免费“网红打卡地”,设计非常讲究,远远看去非常耀眼、非常新潮,吸引人产生不得不去看一看的欲望。真正走进去,就发现“免费”与“收费”之间是衔接得非常好的。进来观赏是免费的、自由拍照是免费的、享受空调环境是免费的;但是,购买网红纪念品是收费的,品尝网红食品是收费的,购买网红心愿树的卡片也是收费的。我看到很多年轻人高高兴兴走进去、高高兴兴拍照,也高高兴兴买纪念品、高高兴兴写心愿卡,花钱毫不吝惜。倒是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中老年人,进来免费逛了之后很少买纪念品,总是在想着“值得不值得”。因此,这与其他西北或东北的旅游打卡地不一样,北京路“网红打卡地”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年轻人。


07愿望和梦想,也蕴含着每一个人的艰辛

写小卡片是需要花几块钱的,我认为,心里没什么想法的人并不会去花这个钱,那购买卡片写心愿的人一定是有想法、有寄托、有祝福的一群人。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详细浏览“心愿树”上林林总总的小卡片。


7.jpg

我看了很多小卡片,大多数是一般的祝福语言,也有对恋人的问候,对朋友的感谢等。但是,仔仔细细浏览的话,就能够发现其中有一些反映了人世间的艰难与艰辛,也反映了人世间的倔强和期望。如这一张卡片就打动了我,“我的愿望是梦想都能成真,还有爸爸能快点回来。”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哪里的人,是什么家庭的人。然而,从短短的愿望中,看到很多信息。这一定是个有梦想的青少年,但是家庭和自身条件让实现梦想有点艰辛。从写得很不标准的字就可以看出,读书不够多,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但这并不能阻碍他们也有梦想、追求梦想。特别是后面一句“还有就是爸爸能早点回来”,看了让人特别感动。我到贵州、云南、四川、河南、湖南等地,听到流动儿童的故事,很多人的愿望都是“爸爸妈妈早点回来。”在大城市广州,在熙熙攘攘的北京路步行街,看到这个非常微小的卡片,以及卡片上非常微小的心愿,触动非常大。让每个家庭能够团聚,也许就是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是志愿者要不断推动的方向。


08外来游客谁知道“呢间士多”是什么意思

我考察北京路步行街的时候,不仅仅浏览灯光明亮、人流量大的大街,也走进旁边有点僻静、有点寂寞的小巷。常常在小巷子里面,可以看到民生的很多细节,可以领略城市的一些民俗。

8.jpg

走过这一家小巷的店铺,看到霓虹灯下的店名,我不禁笑了,用手机拍下来,考考外地人,尤其是考考北方的朋友。“呢间士多”——如果是广州人,或者使用粤语的人,理解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是,对于外地人来说,就是要反复想想了。其实,这是粤语音,即白话音,就是“这间小店”的意思。我联想起来,北京路很多店铺名字的更改,就反映了时代变迁的特色。解放以前,很多店铺就是这种白话音的;到了文化大革命,店面名称都改为“卫红”“建国”“先锋”等;改革开放初期,又改为洋气的名称,什么“维纳思”“尼尔”“莱斯”等;近年来则兴起一种交融的潮流,既有时尚新颖的店名,也有地方民俗的店名。“呢间士多”是其中一个特色店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在北京路步行街也体现出来了。


09改革开放最先锋的“高第街”归于平静

北京路步行街旁有一个巷子“高第街”,我走过的时候,远远看去非常空旷、非常寂寥,心里涌出一种特殊的感受,就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因为,改革开放最初十年二十年,高第街演绎出个体户、私营经济的众多故事,让我们久久难忘。


9.jpg

我印象最深的说法“高第街是个体户第一街”。广州最早的个体户,聚集到高第街销售服装,既有从香港进口的“二手货”服装,也有广州私人作坊仿制的时尚服装;既有卖给普通市民的服装,也有外地商贩一袋袋往外拉的服装。记得我当年调查和分析广州青年个体户的时候,看过高第街的一个“悲催”故事。有一位女青年,不甘贫困和平庸,跳槽出来高第街做销售服装的个体户。丈夫坚决不同意,最后与她离婚了。她在经营中认识一位男的个体户,一起打拼、一起奋斗,既有过赚钱的快乐,也有过大亏本的凄惨。经过十年左右的奋斗,小小服装生活逐渐做大,也有较好的收入改善生活,她期待与男个体户成家。但是有一天,男个体户带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来告诉她,他与女孩子准备结婚成家。这位女个体户的失落和伤感,在记叙中写得非常真切,我看后印象特别深。一个人是这样,一条巷子是这样,一个地方是这样,辛辛苦苦、拼死拼活,最后获得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有一句话说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高第街虽然现在归于平静、不再风光,但是它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初期,以个体户活力、私营经济活力,为广州乃至全国作出的贡献,在历史上是留下印迹的。


10最难忘这条既古老又新潮的“千年北京路”

北京路步行街永远是“古老又新潮”的感觉,在这个铭刻“始于公元前214年”的牌坊前后,展示迥然不同的气象。从牌坊的风格看,非常凝重和古朴,千年历史蕴含在坚实的柱子之中。然而,前前后后都是灯光闪烁、匆匆人流,感受着这个时代的新意和魅力。


10.jpg

我从五十年前在父母的带领下逛北京路花市,小小年纪就感受不同于山区农村的繁华热闹;到几十年来反反复复出入北京路步行街,有时候是因为讲课、辅导、直播、开会等工作而来,有时候是为了与家人一同闲逛和享受。我和家人的生活,都与北京路步行街结下深深的缘分。其实,我想许许多多的广州人都与北京路步行街结下深深的缘分,甚至很多外地游客、外国游人都与北京路步行街结下缘分。这是中国南方的代表、广府文化的重镇、改革开放的标志、时尚生活的港湾;与此同时,也是青年创新的场所、志愿服务的基地,彰显着广州人的友好与热情,涌现出爱心互助的众多故事。从1987年这里诞生“手拉手”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到近年这里建立志愿驿站旗舰站,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扬光大,吸引和影响一代代的年轻人。
我不是文笔优美的游记作者,只是文笔朴素的志愿服务调查者、研究者,记录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街、时尚街、青年街、志愿街”等“四街特色”,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丰富多样性,也为志愿服务增添一些记叙和体会,特与大家分享交流。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