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广州青年志愿者网--公益网络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义工招募、公益爱心项目平台,咨询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i.zyz.cn/?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移注意的效应

已有 66 次阅读2007-7-17 06:59

  近日,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将客机胁持到台湾的黄树刚等人被判刑,使我想起了九三年他们利用人的心理误区骗过机场安全检查员的经过:“93年4月初,由深圳开往北京的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被两名持枪的大陆青年劫持到台北。新落成的深圳黄田机场号称设有国际水平的保安设备,并准备短期内开设国际航线。其中一个劫机者黄树刚说,他们将手枪藏在朱古力盒内,上放一层朱古力,朱古力下放一个手枪型打火机,再在打火机下面藏了两支真手枪,在通过深圳机场的安全检查系统时,金属感应器发现朱古力盒内有金属,他们打开朱古力盒,告诉检查员是打火机,检查员将打火机没收后让他们上机。(93年4月6日《参考消息》)”

     劫机者很清楚,要想躲过世界一流设备的检测,难乎其难,所以只能从“软件”入手。他们利用的心理骗术被称为紧张缓和:“在达到眼前的目的时,人们很容易忘却了更重要的使命;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时,心情就会松懈下来”。检查员看到打火机时,认为已经找到了报警的原因,完成了任务,因而放松了警惕。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用一则小故事来描述这种紧张缓和的心理现象:某小国农民终日担忧饥荒的来临,所以要求君主变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农民采取严厉的措施,很可能引起暴乱。君主在听到农民的请愿后,笑道:“你们慢慢说,说得详细些。看样子大家已经饿了。”语毕,请农民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在听完农民的意见后,也告诉他们国家所面临的难题。农民们在了解国家的局势后,就满意地回去了。

     当年中国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游行,一些资本家在接见工人代表时,也频繁使用这一招数。只是工人代表立场坚定,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资本家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劫机事件毕竟不常见,然而生活中利用心理误区行骗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几乎每天打开报纸都能看到关于欺诈的消息报道。社会骗子最热衷使用的转移注意力的骗术就是源于紧张缓和的心理误区。在火车站,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下车后,你就风风火火地出了检票口,突然有人问:“同志,请问现在几点了?”你看了看表:“差一刻三点。”“你的表是准的吗?”那人满脸疑惑,边问边凑上来看你的表,“喏,你看,差一刻三点,我的表一直很准。”“哦,谢谢你”……当你终于完成了“问时间”这一任务时,却发现自己的提包少了一个,而那人和其同伙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

     丢失物品往往也是因为这一心理误区。乘客将行李丢在车上,大部分情况是乘车的途中出了岔子。乘客的脑子里一直想着:“快点啊,可千万别赶不上火车呀。”当车子费尽周折终于在火车出发前到达车站时,他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于是长长地出了口气,匆忙下车,结果忘记了行李。

  仔细观察生活,你会发现人们经常在使用紧张缓和的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许多导演将它运用在电影中,制造紧张气氛:一位英雄能够非常准确地接住各种飞镖暗器,逐一消灭了明处、暗处的所有对手。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打开车门时却忽视了检查,一声巨响……

     聪明的记者利用它拍到很多珍贵的照片:在进入禁止拍照的地方之前,他在衣服里面藏一个微型相机,手里则拿着另外一个相机。门卫说:“此处禁止拍照,请你把相机寄存一下。”门卫见相机已寄存,便放松了警惕,没想到他还有一个相机。

     优秀的售货员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销货量:当你去商店看录音机时,服务小姐会给你介绍各种录音机的性能,最后问你:“你要买哪一种?”这时,你可能真的要买一台录音机了。其实你进商店时只是想看看而已,可是当你听到详细的介绍和询问后,心中只有购买的冲动,却忘记了自己“买还是不买”这个更重要的任务。

     许多父母也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这一心理技巧:小孩吵着要买价格昂贵的玩具,聪明的父母就先买一个较便宜的玩具。小孩在得到一时满足的情况下,淡忘了原本坚持要买的昂贵玩具。

     在生活中,如果有烦心的事成天折磨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赶走它吗?有。找事做,使自己忙碌起来或者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当你全力以赴地忙于新的任务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烦恼。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