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广州青年志愿者网--咨询合作请添加浮动企业微信二维码,公益网络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义工招募、公益爱心项目平台,咨询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返回首页

cowlady的个人空间 http://i.zyz.cn/?434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慈世师父的开示

已有 174 次阅读2009-12-10 11:04

平常心,关于平常心,《维摩经》中说:“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我们常常认为,庸庸碌碌,平平常常,随随便便,也不努力就是平常心。错了!此种平常心是愚昧的表现,是愚昧的平常心,不是佛心平常心,不是道。佛的平常心是对诸法实相的体悟,而诸法实相是一种不二平等的境界。《维摩经》中说:众人说不二,不知不二;文殊菩萨知不二不可说,姑且假以语言文字表达;只有净名一默如雷,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此则真不二法门也。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在说不二,但我们实在不知道不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因为我们没有体证,我们只是在说一种见解。你真正体悟到诸法实相了,你没有任何语言可说,你说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如果有一天你真正认识到了不二法门,你会感觉到,佛教所提倡的,无情有佛性,也是有意义的。人们常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在道生心里,他与顽石已经达到了平等的境界,顽石就是在向他点头。一般人不能理解,无情有佛性,无情可以成佛吗?成佛不可能。因为它不迷,所以也不觉。众生迷,所以有一个觉的过程。无情是有佛性的,因为它是世俗谛,在世俗谛上可以通达第一义谛,你说它没有佛性吗?生活也是这个意思,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世俗谛,在世俗谛上通达了第一义谛,生活就是禅。但如果你对佛法一无所知,生活就是生活,禅就是禅。你把它们看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二元的东西,没办法活得快乐。诸法实相,不二法门,原来如此!无有立锥之地,却又无处不可能安身立命。即如永嘉禅师《证道歌》中所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当下即是诸法实相,也就是真如法性,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的身体如幻如化,我们就证得了佛陀的法身,我们是有希望的。说到这里,有人就害怕了,无明是可怕的,怎么无明实性即佛性呢,我觉得不可怕。 《文殊般若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诸佛境界向何处求?文殊菩萨答道:向贪嗔痴中求。有人说:贪嗔痴我躲都来不及,为什么向贪嗔痴中求?贪嗔痴即是佛性。为什么这么说呢?贪嗔痴是人的本性,我们第一要解决它,第二要认识它,你想躲避它是躲不掉的。你要认识它是什么,它是空,是诸法实相,了不可得。就其现象来说,它是贪嗔痴,就其本质来说,它哪里抓得住、摸得着呢?所以,贪嗔痴就是道,就是佛性,就是诸法实相,这就是不二。所以,你不要怕烦恼,也不要怕坎坷,不应该躲避。如是,逆境与顺境,希望与恐惧,一切二元的对立,顷刻间泯灭消除,了不可得,即是打成一片,此时此刻,真正理会得太虚老法师所说的,佛祖家当,本地风光,八面玲珑,不假色妆,千年大计,最忌装璜,有意求全,反致损伤。不要跑到外面去找,不要离开你的现实生活。有棱角就不对了,不用把它装饰得这样那样漂亮。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人问,师父,这倒底是什么呀,倒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真的如此,这不是狂禅。让我们以感恩的心情欣赏我们拥有的人生,因为我们拥有这个人生很不容易。无论是逆境与顺境,我们都微笑着面对它。不要躲避,躲是躲不掉的。但愿一切随缘,该承受的躲避不掉,该放弃的只有放弃。不愿放弃,不想随缘,就是烦恼。所以,不要动心。切记.此中随缘不是随便,把随缘当成随便,那不是诸佛菩萨的本怀。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