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广州青年志愿者网--咨询合作请添加浮动企业微信二维码,公益网络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义工招募、公益爱心项目平台,咨询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返回首页

cowlady的个人空间 http://i.zyz.cn/?434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慈世师父

热度 1已有 220 次阅读2009-9-14 10:55 |

一般居士学佛停留什么程度?
佛名经上说:“欲灭此烦恼障、业障、果报障三障罪者,当与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心,二者恐怖心,三者厌离生死心,四者菩提悲智心,五者怨亲平等心,六者念报佛恩心,七者观罪性本空心。” 这七种心,实乃每一个学发菩萨心者,进入佛道的七个修行次第。而一般居士学佛的程度,因为周遭环境、人事、情缠的牵绊,大都定留在前两个惭愧心与恐怖心的学佛阶级,不能进步。一个欲求礼忏者,如果不能深刻地用心体悟什么是烦恼障,什么是业障,什么是果报障。那么惭愧心(悔悟心、向道心)与恐怖心(警惕心、无常心)根本就激发不起来。悔悟与恐怖堕落恶道的警惕心、无常心不能时时激发出来,继续随著贪、嗔、痴等烦恼心造业、受果,轮回六道,便失去礼忏的意义,更遑论以下七种心。 甚且现在的学佛者,大多在懂了几本佛经或看了几本论著后,反而不认识自已所以生在五浊恶世的因缘。对於“忏悔、求道的次第与内容”,往往因所知障而流於著重形式、名相上的美丽名辞,换取佛陀所预记的“斗争坚固时期”。学佛第一步的基础发心:惭愧心、悔悟心、警惕心、无常心都发不出来,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警觉,持续下去,再下去的厌离生死心、学发菩提心——,就有如空中楼阁般的遥不可及。如果人人从踏入佛门起,皆能在善知识的提携下,走向正确的信佛、学法之路,脚踏实地从怖因果、明业力、学忏悔、发大愿的修行次第,一点一滴做去,则佛教幸甚!正法兴盛!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返回顶部